关注用户需求
  提供专属解决方案

智和信通赋能某能源公司数据中心运维建设升级

在对某能源公司数据中心现有网络架构及核心需求开展全面评估后,智和信通制定了统一部署、集中监控的整体方案。该方案在数据中心的信创环境中顺利实施,有效提升了网络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,同时满足了企业的核心需求。

       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大力推进,某能源公司积极响应相关政策,启动信创运维项目,构建自主可控的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,整合监控、告警、故障处理、资源调度等功能,通过统一的管理界面,提升运维团队的工作效率,缩短故障响应时间。

对一体化运维的期望包括:

  • 对公司内交换机、服务器、安全设备、中间件、数据库等进行全面监控;
  • 自动发现IT设备,生成网络拓扑,解决网络结构难可视化展示的问题;
  • 建立故障预警机制,提供自定义告警阈值和告警规则的能力,解决固定阈值模式下适应性不足、预警精准度低等问题;
  • 实时监控网络中的各项IT设施,获取当前运行状态并对历史运行趋势进行分析。

智和信通方案

        在对某能源公司数据中心现有网络架构及核心需求开展全面评估后,智和信通制定了统一部署、集中监控的整体方案。该方案在数据中心的信创环境中顺利实施,有效提升了网络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,同时满足了企业的核心需求。

        在项目实施部署过程中,智和信通充分考虑用户的国产信创要求,采用华为服务器作为硬件基础,搭载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以满足国产化需求。同时,智和网管平台采用 OceanBase 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,确保了平台高性能、高可靠性和自主可控性。

数据中心IT设备统一管理

        在对数据中心的交换机、服务器、安全设备、中间件、数据库等各类 IT 设备进行全面纳管的基础上,智和信通针对不同品牌、型号及应用场景,配置了可量化的监控模型,不仅实现了设备的统一管理,更达成了差异化监控的目标。

自动构建网络拓扑

        通过平台自动发现能力,可智能发现网络中的各类IT设备,并识别设备的品牌、型号。根据监控模型对设备内部CPU、内存、网口、磁盘、电源、温度、风扇等核心资源进行全面监控。

        同时,自动发现设备间的连接关系,构建网络拓扑,并以可视化方式直观呈现某能源公司的网络架构。当设备发生故障、资源出现异常或链路产生问题时,平台将通过不同颜色区分故障级别,帮助运维团队即时掌握全网运行状态,快速定位具体问题点,从而提高运维效率和响应速度。

设备性能实时监控与趋势分析

        对网络中各类IT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维度监测,精准捕捉端口流量、带宽利用率、光衰、CPU使用率、内存使用率、电源、风扇、温度、链路稳定性等关键指标波动。并对实时及历史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并通过曲线图、柱状图、表格等可视化形式直观呈现变化趋势。用户可按天、按星期或按月维度,查看各项性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。

        同时,得益于平台内的可扩展模型库,可持续添加更多的资源与监控指标,满足差异化监控的需求。


自定义告警阈值,快速定位异常节点

        平台提供全面且灵活的故障告警体系,支持用户根据设备所处的业务场景,自定义监控指标的告警阈值。同时,平台具备多维度的告警降噪规则与告警通知策略配置功能,能够精准捕捉潜在风险点,推动运维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。这一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固定阈值模式下存在的适应性不足、预警精准度低等问题,显著提升了故障处置的前瞻性与效率。

可视化统计报表与大屏

        平台具备自定义运维数据报表能力,可实现运维数据的灵活展现与统计分析。通过数据对比、TOPN 分析等方式,结合周期自动生成报表功能,有效提升运维数据的利用效率。

        同时,平台整合多维度运维数据,借助直观且动态的可视化大屏呈现关键信息。大屏内容涵盖全网各项关键指标,不仅能实现对全网设备的实时监控与高效运维,更为后续的网络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。

应用价值

        在某能源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运维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,智和信通通过对智和网管平台的场景化应用,实现运维方案与用户现有网络架构、运行特点和实际需求高度契合。

        凭借智能化优势,能够整合交换机、服务器、存储、防火墙等各类分散部署的设备,打破厂商壁垒与地域限制,实现对全域资源的集中化、可视化统筹管控,构建 “一个界面管全网” 的高效运维模式,使网络运维管理更直观、更便捷、更具协同性。

        同时,平台具备自动化巡检机制,全面替代了传统依赖人工的巡检操作。可自动生成包含故障分析、性能指标等多维内容的巡检报告,大幅缩减了人工巡检的工作量,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与精准度。

        智和信通的解决方案通过“全量管理+智能感知”闭环,凭借对能源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要素的全面覆盖与智能洞察能力,助力其实现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预防”的转型,为数据中心网络的稳定运行筑牢了前瞻性保障防线。